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选修1 第37讲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 巩固.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8 K
    上传用户xj197912
  • 更新时间2015/4/9 20:31:1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9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选修1 第37讲巩固提升

1.(2014•德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鼓励、引导并强制秦人把大家族变为小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
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商鞅变法是如何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的?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小家庭政策得以推行的作用。
材料二 苏轼给宋神宗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2)概括材料二中苏轼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出发点。
[解析] (1)权威:根据材料一中的“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和所学商鞅变法中的实行军功爵制,废分封,建立县制等内容可以得出答案。作用:题目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则需要结合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国纷争、割据混战的史实去分析即可。(2)观点:根据材料二中的“虽得天下,旋踵灭亡”可知苏轼的观点是认为商鞅变法导致秦朝快速灭亡。出发点:题目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以从北宋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层面去分析,苏轼之所以提出商鞅变法导致秦迅速灭亡,是在反对王安石变法。
[答案] (1)权威:利用整合秦国文化观念;实行军功爵制,废分封,建立县制。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