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1单元 第28讲真题体验
1.(2014•全国新课标文综Ⅰ•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A、B两项分别为先秦时期儒学代表孟子和荀子的观点,与题目中的人物“宋明理学家”不符,故排除;宋明理学家在继承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基础上认为人的行为仍与“善”存有较大差距,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故排除C项,选择D项。
2.(2014•广东文综•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宋明理学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红楼梦》成书于清朝前期,故排除D项;此时孔子仍备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诗经》也成为八股取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B项;此时的知识分子仍热衷于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