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广东文综·T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思路点拨】本题从孟子仁政的主张入手考查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和理解能力。
【精讲精析】选C。根据材料,孟子的主要观点是: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而分析出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由此判断选C。A轻徭薄赋意思是减少对人民的剥削,实行宽松的政策,材料没体现;B均贫富与材料不符合,而且孟子 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此观点与其阶级立场相矛盾;D项贵民轻君是孟子观点,但材料没反映出来。
2.(2011·安徽文综·T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儒、道、佛三家思想在建筑艺术上的表现。本题体现安徽地方特色,解题时需抓住每个建筑图中的文字。
【精讲精析】选B。因为图②徽州牌坊群体现儒家守节、忠义等伦理思想;图④包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包拯而建的祠堂,体现儒家仁、正义思想;而图①安庆迎江寺是寺庙,体现佛家思想;图③涡阳老子庙体现道家思想。由此判断B正确。
3.(2011·广东文综·T1 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古代儒家思想在唐宋时期的演变过程。反映儒家思想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合其他学派而发展完善。关键词是儒者、道士、僧人、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