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考模拟题 46_【模拟卷答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42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3/24 16:55:3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2015年高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卷()
1.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威势”,反映的是法家思想。A项是道家思想;B项强调教化,是儒家思想;C项强调君主权威,是法家思想;D项是墨家思想。
2. A 解析:“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说的是皇帝命令有不当的,也要议论;“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说的是现在没有人进谏,这是不正常的,A项正确;B项是清代军机处的职责,B项错误;C项是中书省的职责,C项错误;D项是中书省的职责,D项错误。
3. B 解析:从材料“一州唯两家能织”“惧他人家得其法也”可以反映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B项正确;“惧他人家得其法也”说明手工业技术没有推广,也没有通过家庭得到传承发展,A、D两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亳州出的轻纱比较出名,并没说明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C项错误。
4.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可判断,该对联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B、D两项分别是《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可排除。A项虽然《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均有涉及,但再联系材料中的“玉帛”可以推断C项最合题意。
5.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淞沪会战时间为1937年8月至11月,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①正确。抗日战争最大的胜利为台儿庄大捷,发生在1938年3~4月,②错误。七七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日本侵略上海是侵略的扩大,③正确。淞沪会战为国民党正面抗战,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6. D 解析:结合“废除汉字”等主张可知,这些口号明显过激,该评论侧重于新文化运动的负面影响,排除A项;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不能等同于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材料表明作者侧重强调文学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评价其对与错,排除C项。故答案为D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