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汉时期,朝廷颁令:“欲益买宅,不比(紧靠)其宅,勿许。”西汉的这种限购令,其目的可能是( )
A. 抑制过高房价 B. 加强社会控制 C. 保护小农经济 D. 实现大一统
2. “盖其背山带河,山肥民秀,为中州都会。其力足以内藩京师,其势足以外控诸夏,而其岁产之入,又足为兵赋之供也。”材料反映的区域应隶属于( )
A. 河南江北行省 B. 山西行省 C. 中书省 D. 宣政院
3. 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古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
A. 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B.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 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 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4.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机构( )
A. 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B. 能够参与中央决策
C. 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D. 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
5. “虽然现在这一事件已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当时清朝政府并没有认识到这些条约规定的严重性。”这一事件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说:“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灭亡和衰落。”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
A.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
C. 资产阶级发起了实业救国运动 D. 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挤压
7. 《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国民革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