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第十三讲 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8_【答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84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3/24 16:27:3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第十三讲 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堂评价
1. C 【解析】规定工人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有利于缓和劳资关系,故A项错误;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政府发起“蓝鹰”行动,凡遵守法规的企业在其产品上贴“蓝鹰”标志,以示守法和致力于复兴,由此可见,企业接受“蓝鹰”行动计划并不是出于自由选择,而是政府干预的结果,故B项错误;为老人、残疾人、孤儿提供生活保障,有利于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D项史实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凯恩斯结束了西方经济思想史上自由放任的统治地位,史实与结论不一致,故D项错误。
2. D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Work Pays America”的大意是“就业挽救美国”,表明要采取促进就业的措施,只有D项“兴办基础公共工程”能提供工作岗位,故选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3. D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缩减A为农业,突破口B为金融业,增加就业C为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调节劳资关系和供求关系的为工业,D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故选择D项正确。
4. D 【解析】罗斯福新政期间为解决失业人口的生存问题,实行了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的举措。
5. D 【解析】由题干对里根经济学的解释可知,要通过总体经济增长使穷人受益,而不赞成救助穷人,这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福利国家”正好相反,因此,D项符合题意。
6. D 【解析】收缩社会保障计划,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些并不能说明已经开始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错误;但以上信息却可以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已经开始调整了,虽然国家政策没有恢复到自由放任阶段,故B项错误;这些政策以前都出现过,不能称之为“新政策”,故C项错误;从题干看到的政策调整,只能说明战后盛行的凯恩斯主义遇到很大麻烦,故D项正确。
7. A 【解析】由图示可知,沉重的养老费增加了政府负担,也即说明“社会‘福利国家’”实施中的弊端日益暴露,由此可知,A项最能反映漫画的本质。B、C两项反映的是“社会‘福利国家’”的进步性,与漫画寓意相反;“福利国家”能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不能说明干预的程度,D项错误。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