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4·常州一模)公元前408年秦国实行“初租禾”,其内容大约与鲁国的“初税亩”相同。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说明在秦国( )
A. 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经出现
B. 法律有效限制了土地兼并
C. 允许买卖的只能限于公田
D. 官田与私田界限逐渐消失
2. (2014·徐州三模)《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说明,利之所在,商之所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下列材料不能直接反映这一社会现象的是( )
A. “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徒,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
B. “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C. “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D.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3. (2014·徐州三模)《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 )
A. 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
B. 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
C. 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
D. 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