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12月月考(201412)】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知识点】C1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注意时间:19世纪中期,“内部 事务成分火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由此判断D项应为正确答案。英法提出“修约”要求是在1854年。
【思路点拨】抓住题目时间“19世纪中叶”在这个时间内,1856年中国主要面临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爆发的原因是19世纪50年代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相继完成,扩大了国内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和市场成为列强的共同愿望。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C1 F1 34、(12分)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视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一,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其三,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其四,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