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西方的社会转型问题
[主题解读]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学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二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变。三是特指中国的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中外社会转型时期与战略机遇期时期链接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表现、特点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知识链接]
1.中国历史的重要转型
(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2)明末清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4)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与新中国的成立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变化。
(6)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
(7)改革开放后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世界历史重要转型
(1)14~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经济、思想)。
(2)17~18世纪末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及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近代自然科学、启蒙运动、英美代议制等)。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等。
(4)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种政治制度对抗、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等。
(5)20世纪末: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
3.中国历史上错失的“战略机遇期”
(1)15、16世纪的第一次错失:西方经济、思想、政治的资本主义化开始,中国处于封建衰落自闭阶段(明清)。
(2)鸦片战争后(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中国却以“中体西用”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潮流。
(3)第三次:辛亥革命——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