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主题训练(三) 关注民生——和谐社会的永恒话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传统的社日活动主要反映了( )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2.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一观点( )
A.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B.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
C.体现鲜明的民本思想 D.强调了宗法血缘关系
3.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
A.缓和土地兼并 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
C.发展商品经济 D.强化社会控制
4.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或者曰高增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
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
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D.意识到盛世之下隐藏着人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