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考向归纳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71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3/6 10:01:5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典例】 (2014年海南历史,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唐代的科举制。“分科考试、差额录取”体现了人才的选拔方式,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C项正确,D项错误。科举考试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选官途径,官员特权只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故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答案为C。
 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对中国
①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家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
③文化上,科举考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尚,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
(2)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近代的欧美文官制度也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欧洲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认识科举制
(1)围绕一个核心:维护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2)突出两个特点:人才择优原则;制度化、专业化原则。
(3)体现三个趋势:选官标准由注重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注重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选拔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