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B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4保定检测)在中国古代,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实行“一言堂”,是绝对的真理,鲁迅说:“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皇帝制
解析:C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政治制度。从王族(皇族)到平民家庭都受到宗法制的影响。依据宗法制度,父系家长在家族中居统治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子女只能服从。A、B、D三项的影响仅限于王族(皇族),故C项正确。
2.(2014汕头二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和世臣通过养士制招揽人才,但形成了“士无长君,国无定臣”的局面。养士制 ( )
A.反映了宗法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以军功作为标准,授予爵位和俸禄
C.打破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中央集权
解析:C 题干材料主旨是养士制,与宗法分封制无关,且“彻底”表述太绝对,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通过养士制招揽人才”说明授予爵位和奉禄不是通过军功,且打破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故B项错误,C项正确;这种制度主要是对人才的选定,与国家统一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3.(2014邯郸模拟)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
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
解析:B 把握题干中的“政治目的”,秦迁六国贵族、富豪,是让他们与故地分离,从而削弱可能的地方割据,由此秦朝加强了对六国故地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