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邯郸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自废(佛)已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道宣《广弘明集》
材料二 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于会昌五年(845年)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改革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从“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可得出“骗财”;从“父母恩重沙门不敬”可得出“僧人不孝敬父母”;从“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可得出“与寺院争夺兵员和土地控制权”;从“民役稍希(稀)”可得出“影响政府财政收入”。第(2)问,影响一般可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结合材料“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可知灭佛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土地,再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答案:(1)背景:佛教盛行,广建寺塔,骗取百姓钱财;僧人不孝敬父母,国法难容;与寺院争夺兵员和土地控制权的需要;大量人口投入佛门,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2)影响: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土地,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军事实力;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一定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