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考性归纳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702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3/6 9:16:5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1
0
资源简介
【典例】 (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时期“易服”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可知,“易西服”是为“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作铺垫,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答案为B。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
(2)学习过程:①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②各进步思想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体现主题:救亡图存是主题。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4)学习目的: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