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编辑
【导学】语文讲练: 第2单元 第9课 登岳阳楼(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451 K
    上传用户地理sikao
  • 更新时间2015/3/5 10:10:4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9课 登岳阳楼
学习目标  1.领略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析本诗所用的艺术手法。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时节江边小村的物态人事及由此产生的感受。首联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着一“抱”字,尽展才思;拈出一“幽”字,作为全篇纲领。中间两联展开描写,通过梁上的飞燕、水中的白鸥、画棋局的老妻、敲钓钩的幼子四幅画面,组成一幅清幽恬静的水乡生活图。尾联表面虽是喜幸之词,内里却包含了后顾之忧和悲苦之情。
自然风光、日常生活景色,诗人信手拈来,皆成妙笔,表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及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一、作者简介
详见《蜀相》。
二、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冬,诗人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后写的。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雀楼)。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当时诗人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精品专题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