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政治试题
高中政治编辑
【导与练+精心析编】2015版高考政治+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011-2013真题+模拟,吃透考点)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试题汇编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政治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43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2/1 15:18:3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1.(2012年浙江文综,27,4分)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A 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防灾减灾必须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故排除③。防灾减灾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排除④。地理环境属于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故①正确。任何现象背后都有其固有规律,故②正确。
2.(2011年江苏政治,24,2分)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
(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D 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A强调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而此题主要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不会因人意识的改变而改变,故排除A,答案为D。此题没有涉及自然界存在的早晚,排除B。此题强调自然界的客观性,故排除C。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