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高考题(2007-2013年)
1.(2013·广东文综·39)(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
郭嵩焘
|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10分)
【考点】西学东渐思潮
【解析】(1)第一问是简单的,回答必修三中《西学东渐》一课的“中体西用”。第二问考查洋务派与抵抗派的继续关系。(2)从材料分析,刘锡鸿是顽固派,而郭嵩焘是维新派的。所以他们说的“本末”是不同的,从这些方面分析就行了。
【答案】(1)中体西用。(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