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2-2
1.(2013·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今日政治之进化,其动力全在十八世纪之末,而以诸大家发明学理之功最高焉。英之陆克(今译洛克)、法之孟德斯鸠、卢梭其最著也。同人就日本人所谓书中三先生学说重译、编辑,以成是编,聊为吾中国政治进化之前驱云耳。
——摘自《清议报》(1901年)
材料二 卢梭学说,于百年前政界变动最有力者也。而伯伦知理(欧洲政治思想家)学说,则卢梭学说之反对也。二者孰切真理?曰:卢氏之言,药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1903年)
(1)材料一中“学理”指什么?指出“同人”对卢梭等人思想的看法。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用药不可不慎”的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第(1)题“学理”时间是十八世纪末,人物洛克、孟德斯鸠、卢梭可以看出是启蒙思想;“同人就日本人”指明治维新,所以看法就是指引改革。第(2)题“用药不可不慎”说的是原来的用药会引起其他问题,所以措施要切合实际,并且问题是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实际,所以答案要具体;题目要求“理解”,所以要做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