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4·湖北稳派强化训练)《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解析】 近代中国随着废科举、兴学堂、鼓励留学,中国社会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知识分子。这些人以“平民”的代言人和利益的代表者自居,因此他们在设计未来社会的模式时,易于接受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至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这一部分知识分子可以称为“平民知识分子”,孙中山正是这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始终充满赞誉,对社会主义长期向往,在孙中山看来,社会主义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平均,实现人民普遍幸福,这和民生主义相同。因此,民生主义最能佐证孙中山的平民立场,孙中山被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正是源于此。
【答案】 C
2.(2013·四川资阳期末)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解析】 从材料中“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的信息和材料的描述可以看出,民族主义被狭隘的理解了。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