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九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4·哈尔滨高一模拟)清末《新辑志土文录初编》记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这一现象可以印证的观点是( )
A.在洋货冲击下传统手工业技术日益失传
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压迫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破坏传统工业
D.传统工艺技术落后于机器生产
解析:材料中描述了列强侵略前后佛山针行的不同表现,从侵略前与侵略后的对比可以看出,实质上反映了传统工艺技术落后于机器生产。
答案:D
2.(2014·烟台高一检测)“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工业的产生
解析: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大量商品输入中国,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造,物美价廉,竞争力强,而中国的土货滞销,土布、土纱等产品的销售陷入困境。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C
3.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类文明”,在19世纪中叶人类文明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文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不仅带来了侵略和奴役,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近代的文明,即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