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酒风”问题 ?
时事评论背景:
从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豪气,到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壮怀;从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逸兴,到我醉欲眠卿且去的潇洒,古往今来,以酒助兴留下不少佳话。但“酒不醉人人自醉”,不知何时起酒风却变得庸俗起来,“无酒不成宴,无宴不醉人”。特别在一些基层单位,公款饮酒、强行劝酒之风渐盛,更是导演不少悲剧。日前,安徽祁门一个公安民警陪领导“交流学习”期间醉酒摔死的事儿还未平息,广东乐昌一副镇长又因为“涉酒”猝死而引发关注。
时事评论观点:
不良酒风败坏政风党风,绝非夸张。坊间早有流行语:“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从“以酒为池”“作长夜之饮”的商纣王,到酗酒好杀、因酒废政的三国吴帝孙皓,好酒贪杯者,往往误事甚至亡国。酗酒之祸,危于疽患;放任酒祸,如蚁蚀堤。正因此,从中央到地方才一再下发禁酒令,把刹住公款吃喝之风当成改善党风政风的抓手。
酒风何以难刹?乃是因为饮酒被赋予诸多“灰色意味”:公务宴请,无酒不能尽兴;应酬接待,不喝不能交心,一些地方甚至赤裸裸地称“酒场就是战场,酒瓶就是水平,酒量就是能量,酒风就是作风”。不良酒风背后,更弥漫腐败气息。多年前,公众对“一顿喝掉一头牛,一年喝没一座楼”的现象深恶痛绝,觥筹交错之间不知糟蹋了多少民脂民膏,脸红耳热之际又不知达成了多少暗箱交易?
酒风盛行,正照见一些人“不讲规矩讲感情,不讲纪律讲关系”的潜规则。“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有了感情基础,办事才找得对人、摸得到门。一段时间里,有的地方接待办毫不隐讳地打出“接待就是生产力”的口号,就在于很多人认为,只要伺候好了“各方诸侯”“钦差大臣”,就会收获直接或间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