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专题12 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史(练)-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52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1/20 14:54:2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7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专题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
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基础达标】
1.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其制度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2.中国早期译者翻译《物种起源》,对“evolution”一词的翻译强化了“进步”的含义,认为生物的改变,一定是朝“进步”的方向而去。而达尔文自己却不认为所有的进化都必然朝着“进步的倾向”。近代译者对《物种起源》的翻译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看重
A.实用性           B.科学性           C.基础性               D.思想性
3. 1919年5月执教于北京大学的另类国学名师黄侃在《时报》撰文说:“余与蔡孑民(即蔡元培)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决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这是因为蔡孑民主张(   
A.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     B.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C.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D.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