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解读】
①改革是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②改革的措施要行之有效,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魄力。③改革要结合国情,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④评价改革要立足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⑤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不能依据改革者个人的命运结局,而要看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热点题型】
题型一 中外古代政治改革的特点及其异同
例1、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提分秘籍】 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比较
1.都处在分裂割据、社会动荡的时代;都面临着增强国力,击败外敌的任务;都有国君或皇帝的大力支持;都是封建化性质的改革。
2.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进一步完善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对后世影响深远。
3.都增强了国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