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专题20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08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1/16 15:04:2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高频考点解读】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热点题型】
题型一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
 例1、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 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提分秘籍】
 1.归纳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实质
(1)必要性:①原有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活力,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②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