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13 纵横对比型非选择题
(时间:60分钟)
【题型解读】 纵横对比型非选择题,通过类比或对比的方式,将给定材料中的历史现象或概念进行比较,归纳出异同点或区别出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其提示语一般有“不同”、“相同”、“差异”、“变化”、“演变”等。解答的最佳方法是先读设问,弄清命题者意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
1.(2014·湖南岳阳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依据下列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依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三幅图片中共同主题的历史变迁信息并进行分析说明。
要求:主题必须吻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难度较大,开放性强,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主题观点是19世纪60年代前中国人的天下观念,论述时要言之有理。
答案 主题:19世纪60年代前中国人的天下观念。
先秦时期:中国被想象为世界的中心、文明的中心。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工具的落后,对外部世界了解有限。
明代后期: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新航路开辟后先进的世界地理观念,中国传统夷夏观受到冲击,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晚晴时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逐渐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中国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