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专题精讲(三) 中外现代文明
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主干必背]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十月革命
1.一个人物:列宁。
2.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3.三大文件:《四月提纲》《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4.四个事件:二月革命、“七月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5.意义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2)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
(3)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指明了方向。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向社会主义过渡
(1)过渡方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
(2)内容差异: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企业国有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除关乎国计民生外的企业;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
(3)结果:前者失败;后者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斯大林模式
(1)形成:工业化、农业集体化、1936年宪法。
(2)特征:经济上——高度的计划性;政治上——高度的集权化。
(3)评价:在一定时间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从长远看,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