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
时间断限
|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
线
索
特
征
|
政治
|
(1)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了艰苦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经济
|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
思想
|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
社会生活
|
随着中西方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礼仪受到冲击
|
一、政治上: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西方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1)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3)《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