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解读】
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方法论
3.识记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4.理解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热点题型】
题型一 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
例1、(2014·全国新课标Ⅰ,21)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 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提分秘籍】
1.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1)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对于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也要坚持辩证法。
(2)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为前提。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 不可能建立。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2.联系普遍性与联系多样性的区分
联系的普遍性是说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状态下。联系的多样性是说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多样的,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