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政治试题
高中政治编辑
专题36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备战2015高考政治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政治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45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1/13 14:27:4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高频考点解读】
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方法论
3.识记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4.理解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热点题型】
题型一  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
例1、(2014·全国新课标Ⅰ,21)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 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提分秘籍】
1.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1)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对于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也要坚持辩证法。
(2)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为前提。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 不可能建立。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2.联系普遍性与联系多样性的区分
联系的普遍性是说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状态下。联系的多样性是说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多样的,各不相同。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