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解读】
1.识记和理解意识的概念
2.把握意识的本质和内容
3.理解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4.理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5.理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6.深刻领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方法论
【热点题型】
题 型一 意识的本质
例1、(2014·全国新课标Ⅱ,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 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提分秘籍】
1.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与动物不同,人不是靠本能生活,而是靠相互结合的劳动来创造生活,人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动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因此,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们意识中的那些错误的思想、片面的认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只是这种反映是歪曲的,有时甚至是虚幻的。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什么样的反映。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主观映象”表明意识的形成与人脑状况、主观的状态关系密切。第一,人脑以自己的特有主观形式,如感觉、知觉、概念、判断、推理等反映客观事物。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能否作出正确反映、作出什么样的具体反映,与主观状态密切 相关。所谓“主观状态”包括: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构成、心理情绪等。立场同人们的利益相关;观点、方法同世界观、能力、智慧相关,它们连同知识构成一起影响着人们,对作用于人脑的信息进行选择、解释、加工,使得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形成不同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