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是表明
①文艺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艺是重要的精神力量
③文艺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④文艺吸收世界优秀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恩格斯这段话说明了
A.文化是对社会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D.其实经济并不能决定文化
3.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
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② D.②—④—③
6.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A. 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 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7.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