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高建平 印数:330(文) 时间:20141021
1、如何处理和把握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贯穿于不同时期党的方针、政策中的焦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方面改革使效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公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公平和效率问题,我们党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从党的十五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党的十六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体现了有关认识的哪些道理。(12分)
2、材料一: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我国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我国航天事业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开户航天新时代;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成功发射,实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国目前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讯、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材料二:“蛟龙”号的诞生和启用实现了中国古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2012年6月27日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科研人员说:“我们要有冒险精神,但绝不当赌徒。”下潜至7000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标志着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材料三:科学研究发现,横跨在活动断层的地面建筑遇到地震时会遭到严重破坏,如果建筑不在活动断层上,而且质量好,、抗震标准高,即使发生强震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为此,我国制定了“喜马拉雅计划”,为地面建筑避让地震灾害提供依据,使防震减灾工作化被动为主动。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如何体现实践的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知识,分析我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取得成功的原因。
(3)运用意识活动的特点,对材料三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