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复习提纲)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的背景:
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⑵鸦片战争以来,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⑶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⑷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
2、三民主义的提出:
⑴1894年11月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⑵1905年在日本成立的同盟会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⑶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的内容:
内容
|
关系
|
来源
|
具体主张
|
评价
|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
前提
|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
|
积极:
局限:
(见下面)
|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
核心
|
创立民国
|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
补充
发展
|
平均地权
|
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核定地价”“国民共享”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