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提纲)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 → 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