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提纲)
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内容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一、服饰方面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2、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
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
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二、饮食方面
1、中餐——四大菜系
四大菜系
|
代表区域
|
口味特点
|
鲁菜
|
山东(济南、胶州)
|
清香、鲜嫩、味纯
|
粤菜
|
广州、潮州等地
|
鲜、嫩、爽、滑
|
川菜
|
四川(成都、重庆)
|
味浓、重辣
|
淮扬菜
|
扬州、淮河流域一带
|
清淡、味甜
|
2、西餐
(1)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
(2)影响:①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 ②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3)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
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
②中餐以追求美味首要目的,西餐以营养为最高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