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林则徐致信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
解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必当懔遵宪典……切勿以身试法”,可以看出林则徐在当时主张应进行合法贸易。
答案:C
2.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一条为“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对此条款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国际条约文本格式的体现
B.表明英国想同中国保持长久和平关系
C.体现了英国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
D.为侵略中国所作的托词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条约内容看,中英两国人民友好相处,但中国必须保护外国人的人身安全。
答案:C
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
A.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政策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解析:材料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不是很情愿地接受这一历史事实。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说明清政府对条约的态度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