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
A、政治地位 B、血缘关系 C、居住地域 D、财产多少
2、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
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 B、从各等级民众抽签产生
C、由各等级国民轮流担任 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
3、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会议
4、梭伦颁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促进雅典城邦发展 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D、实现公民真正平等
5、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6、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是(1)公民财产越多,等级就越多(2)公民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3)公民等级越低,承担的义务越少(4)不同等级的公民虽然享受的权利不同,但所尽义务相同
A、(1)(2)(3)(4) B、(1)(2)(3) C、(2)(3)(4) D、(1)(3)(4)
7、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 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
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理。“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李悝 C、商鞅 D、王安石
9、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