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表明当时 ( )
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
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
13.“九土夜市彻天明,楼红陌紫喧箫笙”,“市井坊陌,铺席骈盛”,诗词中描述的景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商代B.汉代C.宋代 D.明代
14.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元朝却于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行御史台二,以统辖路府州县。据此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A.唐朝尚书省是临时机构 B.元朝始设地方监察机构
C.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行省不受中央的节制
15.“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
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
理由。”材料强调( )
A.程朱理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
C.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16.“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共一必废其一。”言论可能出自 ( )
A.洋务派B.康、梁维新派C.马克思主义者 D.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17. 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案”被否决,“双阿提案”获得压倒利,毛泽东高兴的评价重返联合国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这表明当时( )
A.中美关系交恶B.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D.“求同存异”方针取得成效
18.“我们汲取文革的教训,现在就要建立一种机制,要能不断地调整政策,另外要容忍,就是保护对方的权利。”这说明我们应当(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和完善民主法治
C.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D.坚持文化上实行“双百方针”
19.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宣称:“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这说明( )
A.雅典重视民主和法治 B.《论法的精神》影响深远
C.雅典立法权属于全体居民D.雅典社会不存在阶级差别
20. 15—16世纪出现的美术大师的作品中,创作重点越来越转向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