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构建
|
主干速记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2.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4.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
考点一 货币流通
1.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面值、发行量和实际购买力。( )
提示 错误。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发行量,但实际购买力不是由国家决定,而是由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决定的。
2.人民币汇率越高越好。( )
提示 错误。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应当根据其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人民币汇率并非越高越好。
3.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提示 错误。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只有物价全面、持续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4.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 ( )
提示 错误。纸币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但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只能是实实在在的金银条块。
5.美元对人民币汇率降低会使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 )
提示 错误。美元对人民币汇率降低,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的对外出口。
本考点为高考的高频考点,经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2015年高考可能会结合具体的情景考查对货币基本职能的辨别;结合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等考查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解;结合汇率变化图考查汇率变动的含义和影响。特别要注意货币发行、通货膨胀、汇率等方面的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