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点:斯密、李嘉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影响和实质,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网络构建
|
备考点睛
本专题的复习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第一,将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对比,如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比较。第二,将西方市场经济的探索及模式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及基本框架进行对比。
|
核心探究
探究点一 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1.亚当·斯密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
(1)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斯密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2)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①阶级结构理论: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把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收入分配理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
(3)斯密关于市场的作用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
①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
②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③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4)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各国多获得的利益,是由国际分工带来的。
2.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
(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①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②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
③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④提出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
(2)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提出了相对工资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