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
|
|
|
|
|
|
|
|
|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伴随我国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家庭购车愿望越来越强烈。这主要表明( )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解析: 汽车的生产,推动了人们对汽车的向往,可见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故答案为D。材料主要强调生产发展,引发购车愿望,故A、B、C三项脱离设问,均排除。
答案:D
2.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月饼的消费日益多样化。除枣泥、豆沙等传统月饼外,消费者也开始购买海鲜、木瓜、冰激凌等新式月饼。多样化的月饼消费( )
A.取决于月饼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B.导致了月饼消费结构升级
C.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
D.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月饼消费对月饼生产的反作用。A项强调的是“消费观念”,与题意不符,且观点错误;B、D两项没有正确反映月饼消费与月饼生产的关系,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正确体现了月饼消费与月饼生产的关系,故选C项。
答案:C
3.“破窗理论”是一个俏皮的经济学名词。原意是玻璃门窗被砸破,虽然造成一定的损失,但由此带来玻璃制造商、建筑商受益,以及引发新的建设链条的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破窗理论”主要体现了( )
A.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 B.生产与交换的辩证关系
C.价格与供求的辩证关系 D.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分配、交换、价格等知识,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破窗理论”强调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