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答案】C
考点:百家争鸣。由“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可知这是主张非攻,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墨家墨翟的主张,所以应该选C。
2.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C
考点:宋明理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才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而程朱理学又是“周(公)孔之道”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宋代以后儒学也就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3.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联系教材所学,王阳明特别强调“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题中“四民”(士农工商)各自尽心于本业,会达到正心诚意的“良知”的道德境界,所以答案为D。
4.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建国之初存在满汉矛盾。作为在汉族地区成长起来的满族政治家,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他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