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北京文综)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解析 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这一论据反映出唐代宰相大多来自北方,但同时也说明还有17%的宰相不是来自北方,从而得出结论: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C项论据充分,结论正确,符合题意。A、B、D三项都存在使用单一的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的问题,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答案 C
2.(2014·广东文综)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解析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根据题干中的“私人顾问”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职权范围明确,故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3.(2014·山东文综)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解析 茶、桑、药材等均属于经济作物,茶户、桑户等称谓的出现说明种植这些经济作物的农户增多且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反映出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