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变通练(二) 解题技法——材料题
时间:25分钟 分值:100分
材料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
1.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术著作或思想,一直深受史学界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政治观点而言,《吕氏春秋》的思想来源比较复杂。它赞同法家的进化历史观,希望用战争手段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同时,它又吸取了儒家的“重民”思想,鼓吹爱民、顺应民心,强调“宗庙之本在于民”。提倡实行德政,任用贤人,“太上以义,其次以赏罚”。还具有一定的反专制倾向,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宣称“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对道家“无为”“清静”的政治理论,也予以采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到19世纪初(道光时代),已开始看到这种经院哲学(经验主义研究学派和汉学学派)——它确实是当时所代表的舆论——正在衰败下来。因为中央政府停止降恩举办像乾隆时代《四库全书》这样大部头丛书的编纂,已不再从全国各地征召学者汇集北京搞标准化的学术工作了。此外,地区的文学和哲学流派已开始对考据的迂腐气持有异议。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
——摘编自《国富论》译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吕氏春秋》的政治观点的思想来源及作者的撰写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初经院哲学衰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文化的认识。
答案 (1)思想来源:儒、墨、法、道等各家各派学说。
撰写意图:为即将建立的统一王朝提供理论依据,巩固新王朝的统治(单纯用过去法家的一套策略,难以为即将建立的统一王朝提供理论依据;兼采各家政治学说才能更好地巩固新王朝的统治)。
(2)原因:中央政府力量削弱,无力组织标准化的学术工作;社会危机四伏,知识分子倡导经世致用。
(3)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
认识:涉及内容广泛,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