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回扣练六 中国近代精神文明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云南检测)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国译著类别及其来源概况简表
有同学对上述表格中两个时期译著类别及其来源变化进行解读,推导出以下认识,其中最合理的是( )
A.科技译著推动社会进步的效果不如社科译著
B.近代中国既遭日本侵害甚巨也受其影响最深
C.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开始谋求变革旧制度
D.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是影响变化的首要因素
解析 结合图表两个时期正处于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期间,译著类别社会学科比例上升,同时译著的主要是日本著作,可以看出,甲午战争后中国战败,中国人更关注日本,故D项正确。A项未考虑时代背景的变化,不正确。B、C两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 D
2.(2014·天津河西区调研)1903年,张謇说:“渔业和航政的范围到哪里,国家的领海主权就到哪里。假如只有海,而没有渔业航政,试问主权从何表现?我国政府应努力挽回已失的权利并大力发展沿海渔航业。”在此,张謇( )
A.主张发展沿海渔航业与维护海权并重
B.阐明了中国渔业发展与航政建设的举措
C.意识到我国渔业发展落后于航政建设
D.预见到西方列强对中国领海主权的破坏
解析 由张謇呼吁“应努力挽回已失的权利并大力发展沿海渔航业”等信息可知,他主张发展渔航业与维护海权并重,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中并没有阐明渔业发展与航政建设的举措,故B项错误。C、D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