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贵阳监测)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以下认识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B.它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解析 A项体现的是革命史观,不符合题意。B项体现的是文明史观,不符合题意。C项体现的是近代化史观,也属于文明史观,不符合题意。D项属于全球史观,符合题意。
答案 D
2.(2014·郑州预测)“当辑里大经(加工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摇为纯经百两,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原材料大量出口
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解析 从材料中“白丝”“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可知,当时国外对中国的原材料需求量巨大,A正确。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均是在鸦片战争之后,B、C、D错误。
答案 A
3.(2014·南京模拟)关于近代某企业,有人这样评价:“有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最有可能符合该评价的企业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矿务局 D.天津机器织布局
解析 从题干中“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A、C、D项均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与市场有联系,不符合题意。B项为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符合题意。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