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乌鲁木齐一诊)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古学复兴”主要的历史影响是( )
A.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
B.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
C.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
D.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解析 “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应该是文艺复兴,该运动主要打破了神学的桎梏,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没有提出构建新社会的蓝图,故B项错误;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属于智者运动的意义,故C项错误;挑战了教皇的权威的是宗教改革,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4·天津河西区调研)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解析 康德和卢梭的思想都属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故A项分析错误。题干材料只表明康德反对公民革命,并没有“蔑视公民权利”的信息,故B项错误。由题干材料看出,康德强调尊重他人(包括统治者)的自由,卢梭强调人民有革命的自由,故C项“观点完全相反”的分析错误。康德强调通过人们的申诉获得自由平等;卢梭强调通过革命的手段获得自由平等,故D项分析正确。
答案 D
3.(2014·太原模拟)“那些伟大的宗教运动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其禁欲主义的教育影响,而它们的充分的经济效果,一般地讲,只有当纯粹的宗教热情过去之后,才会显现出来。这时,寻求上帝的天国的狂热开始逐渐转变为冷静的经济德性;宗教的根慢慢枯死,让位于世俗的功利主义。”这表明宗教改革( )
A.倡导功利主义 B.有助经济发展
C.提倡人文主义 D.反对因行称义
解析 从材料中“它们的充分的经济效果”“转变为冷静的经济德性”可以看出,这是叙述宗教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项正确。“功利主义”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A项对材料理解片面。本段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的描写,C项不正确。D项不符合材料含义。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