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回扣练十八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
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非待所有会员轮流讲毕之后,一人不能讲二回。一人所讲,不能过五分钟之久。……如有言过其时者,主座当起立敲案或摇铃,且曰:“言者之时间已过”,以止之。
——孙中山
材料二 过几天,先生(孙中山)动身经欧返国。临行时把一本《罗伯特议事规则》交给我,要我与麻哥(刘成禺)把它译出来,并说中国人开会发言,无秩序,无方法。这本书将来会有用的。
——蒋梦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认为开会时会长和会员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根据上述规则,孙中山是怎样理解民主的?
(2)结合材料一及材料二分析孙中山为何要人翻译《罗伯特议事规则》。
答案 (1)规则:会长要维持会场的秩序,应该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会员要协助会长维持会议秩序,要保持文明的举止,会议要依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会员要尊重他人发言的权利。
理解: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议论自由。
(2)孙中山希望推动中国的民主共和事业的发展,深入宣传民权思想,但中国人长期受专制制度的压迫,没有民主开会的习惯,不懂得如何在会议中行使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