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下列哪一项能够说明材料所述现象
A.“天子受命于天” B.“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C.“周公摄政……四年建侯卫(指分封)……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D.“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是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4.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
A.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 B.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C.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