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限时练(八) 张居正改革
一、选择题
1.张居正13岁参加科举考试,其才华即为湖广巡抚顾璘推许,但顾璘恐他少年得志易自满,特地嘱咐考官不予录取,三年后张居正再次应试,才被录取。这反映出( )
①科举考试是明朝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 ②科举考试无法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③政府官员介入考试选拔,会影响其公正性 ④科举制度始终是一种腐朽的考试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材料中反映了人为因素影响了考试的公正性,同时也反映出科举制是明朝主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②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 B
2.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明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居正经济思想的认识。材料表明张居正认为农业和商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农商并重,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A项正确,C项错误;明代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重农抑商思想,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张居正的思想,不能说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D项错误。
答案 A
3.下列对“外示羁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其前提是“内修守备” B.改善汉蒙关系
C.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D.向蒙古族屈辱求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张居正边防新政的认识。“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改善汉蒙关系,发展互市贸易,是一种开明的民族政策,不是向蒙古族的屈辱求和政策。
答案 D
4.明朝实施的一条鞭法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是( )
A.没有关系 B.阻碍作用
C.促进作用 D.相辅相成
解析 一条鞭法以银代役,计亩征银的规定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刺激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货币流通,同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也有利于城镇手工业的发展,这些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