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限时练(六)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一、选择题
1.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慨。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促成因素不包括( )
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B.财政危机,积贫积弱
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
D.权臣弄政,政局动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社会现象的认识。北宋建立之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因此,“权臣弄政、政局动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北宋初的改革措施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 )
A.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B.改革中要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宋初的改革分化事权给北宋带来了三冗二积的弊端,从反面可以借鉴的是要精兵简政。
答案 B
3.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范仲淹庆历新政的认识。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核心。
答案 D
4.王安石被称为“拗相公”的主要依据是( )
A.他在青少年时代学以致用,立志为时代和社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B.他在地方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C.他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百折不挠
D.他屡次进谏,终被起用为宰相
解析 王安石被称作“拗相公”是说他执着、坚定,“三不足”精神正是其写照。
答案 C